![]() |
1
AEnjoyable 67 天前 via Android
你问的问题把 v 友想答的给回答了😥
我公司给新集群用 cillium 了,老的没人敢迁移 |
![]() |
2
kd9yYw2RyhQwAwzn 67 天前
cillium containerd
|
3
ExplodingFKL 67 天前
calico+containerd
kube-ovn 不要,如果你是 sdn 骨灰级粉丝另说 |
4
Sendya 66 天前
我们这边老集群是 calico ,新集群是 cillium
|
![]() |
5
archean 66 天前
cilium containerd
|
![]() |
6
cloud107202 66 天前
CRI 是 docker(dockershim) 运维起来方便非常多
|
![]() |
7
defunct9 66 天前 via iPhone
什么都用
|
8
dorothyREN 66 天前
直接 aws 全套。
|
![]() |
9
timochan 66 天前
CNI 是 cilium + calico ,新的基本上都是 cilium 了;至于 CRI 的话,默认 containerd
|
![]() |
10
jpuyy 65 天前 via Android
eks 全套
|
![]() |
11
lan894734188 65 天前
flannel+ containerd
|
![]() |
12
bumblebeek 65 天前
基于 cilium 的 VPC-CNI+containerd
|
![]() |
13
zidy 64 天前
云厂商的 vpc-cni + containerd
|
14
battleh 64 天前
cilium+isula
|
![]() |
15
sanxianA 56 天前
原生 containerd 其实对于用户很多的场景来说,也有不足之处(除非配合一些 NRI 等插件)。
docker 虽然庞大而且有时候会有内存泄漏的问题 ,但是人家毕竟就是打磨了很久的,有一些像 build ,或者通过 overlay 限制容器内最大使用空间,避免业务落盘文件打爆宿主机空间 的特性,还是对用户和运维很友好的。CNI 这方面,其实可以在同一个集群中同时用 overlay -> calico + 一些 underlay -> macvlan / ovs (用 multus 等打通两个 CNI),来覆盖不同的场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