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在围绕 code-server 进行开发,现在碰到了启用了内部服务,但是只能通过 curl 进行测试,或者说我希望从我这个 code-server 访问另一个 code-server 开的服务,此时也只能 curl 。想了一个方案,每开一个服务,就对外开放这个端口的 ingress ,但操作起来太麻烦了。我想直接通过一个内部服务,这个 pod 对外开放一个页面,然后我在这个页面里面输入一个内部 cluster 的 ip 或者内部域名,就可以访问 k8s 内部的所有服务.有类似的实现方案吗?
![]() |
1
guanzhangzhang 1 天前
kt-connect?
|
![]() |
2
stormtrooperx5 1 天前
kubectl proxy / kubectl port-foward
|
3
R77 1 天前
加路由,直接访问 pod IP
|
![]() |
4
fitme 1 天前
没看懂,如果是联调可以直接 vpn 和 k8s 网络打通访问 podip
|
5
yandong1228 1 天前
可以在集群内弄一个 wireguard ,你的电脑和集群组网就行了
|
6
hwdq0012 1 天前
把开发机器做一个 node 加入集群,打上污点, 把开发环境打成 docker images , 做成工作量资源 ,打上容忍, 在集群里远程开发
|
8
chen0520 OP @stormtrooperx5 需要面向所有普通用户,普通用户是没有 kubectl 权限的
|
10
hwdq0012 1 天前
https://www.okteto.com/docs/
不能像这个工具一样,开一个 Pod 来跑开发阶段的服务吗, 用 ssh 远程同步部署,执行命令 |
11
hwdq0012 1 天前
@hwdq0012 #10 不是发广告哈,我之前用时这个工具时还不是收费的
重点是把 ssh 端口打通 代码同步用 rsync -av -e ssh user@ip 直接 vs code ssh remote 都可以 |
![]() |
12
billzhuang 1 天前
tailscale
|
![]() |
13
BeautifulSoap 1 天前 via Android
你可以用 tailscale 或者 wireguard 组网做 Flannel ,这样无论哪个设备只要加入网络中就能随意访问 k8s 集群内任意一个 pod ,service 了
|
![]() |
14
keniusahdu 1 天前 ![]() kubevpn 可以直接让应用在本机像容器内一样。或者 nocalhost (好像不维护了)可以直接把应用部署到开发环境中。
|
15
bli22ard 1 天前 ![]() 弄个 pod ,运行一个 http 代理,然后要访问集群内部 ip 的地方,配置规则走这个 http 代理
|
![]() |
16
BeautifulSoap 1 天前
@BeautifulSoap 补充:我就是有一个多台 vps 组的 k8s 集群,用的 tailscale 后端的 Flannel ,在家里或者手机上想临时进入集群的话就直接 tailscale 切一下账号就行。这种做法的最大好处就是我能在本地电脑直接用集群内部的 cidr (比如 10.x.x.x )的 ip 访问对应 pod,service ,完全不需要 forward 和 ingress
|
17
sampeng 1 天前 via iPhone
不是…哪那么麻烦…把 k8s 和公司网络打通不就完事了?这很难?
|
![]() |
19
eudore 1 天前
privoxy 单向打通 pod 和 svc 网络。
|
![]() |
20
momocraft 1 天前
跑一个有 web ui 的远程桌面服务?
|
![]() |
21
suofeiya 1 天前
kubevpn, tailscale, wiregurad.
|
![]() |
22
Andrue 1 天前
WireGuard 直接代理整个开放的子网应该就行了吧
|
23
xingxing09 1 天前 ![]() 搞个 proxy 服务就好了,其他的通过泛域名或者 path 做区分。当然这个仅限 HTTP 请求,如果是其他 TCP/UDP 另说
|
24
chen0520 OP @xingxing09 是 http,采用泛域名方案了,目前观察所有方案这个改动最小,tcp 可能后面有需求,再看了
|
25
chen0520 OP @sampeng 主要受到环境的一些限制,纯内网信创环境,而且每个需要使用的人都要更新网络配置,实现成本比较大,鉴于目前只有 http 需求,先使用泛域名 proxy 形式实现了
|
26
chen0520 OP @keniusahdu 实际个人开发或者测试环境调试我比较赞同,但是生产环境受限因素太多,还是感谢你的分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