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推荐学习书目
Learn Python the Hard Way
Python Sites
PyPI - Python Package Index
http://diveintopython.org/toc/index.html
Pocoo
值得关注的项目
PyPy
Celery
Jinja2
Read the Docs
gevent
pyenv
virtualenv
Stackless Python
Beautiful Soup
结巴中文分词
Green Unicorn
Sentry
Shovel
Pyflakes
pytest
Python 编程
pep8 Checker
Styles
PEP 8
Google Python Style Guide
Code Style from The Hitchhiker's Guide
chinesehuazhou
V2EX  ›  Python

如何给列表降维? sum()函数的妙用(内有公众号宣传,不喜勿进)

  •  1
     
  •   chinesehuazhou · 2019-04-17 23:39:14 +08:00 · 1151 次点击
    这是一个创建于 2065 天前的主题,其中的信息可能已经有所发展或是发生改变。

    上个月,学习群里的 S 同学问了个题目,大意可理解为列表降维 ,例子如下:

    oldlist = [[1, 2, 3], [4, 5]]
    
    # 想得到结果:
    newlist = [1, 2, 3, 4, 5]
    

    原始数据是一个二维列表,目的是获取该列表中所有元素的具体值。从抽象一点的角度来理解,也可看作是列表解压或者列表降维。

    这个问题并不难,但是,怎么写才比较优雅呢?

    # 方法一,粗暴拼接法:
    newlist = oldlist[0] + oldlist[1]
    

    这种方法简单粗暴,需要拼接什么内容,就取出来直接拼接。然而,如果原列表有很多子列表,则这个方法就会变得繁琐了。

    我们把原问题升级一下:一个二维列表包含 n 个一维列表元素,如何优雅地把这些子列表拼成一个新的一维列表?

    方法一的做法需要写 n 个对象,以及 n - 1 次拼接操作。当然不可行。下面看看方法二:

    # 方法二,列表推导式:
    newlist = [i for j in range(len(oldlist)) for i in oldlist[j]]
    

    这个表达式中出现了两个 for 语句,在第一个 for 语句中,我们先取出原列表的长度,然后构造 range 对象,此时 j 的取值范围是 [0, n-1] 的闭区间。

    在第二个 for 语句中,oldlist[j] 指的正是原列表的第 j 个子列表,for i in oldlist[j] 则会遍历取出 j 子列表的元素,由于 j 取值的区间正对应于原列表的全部索引值,所以,最终达到解题目的。

    这种方法足够优雅了,而且理解也并不难。

    然而,我们是否就能满足于此了呢?有没有其它奇技淫巧,哦不,是其它高级方法呢? F 同学贡献了一个思路:

    # 方法三,巧用 sum:
    newlist = sum(oldlist,[])
    

    说实话,这个方法令我大感意外! sum() 函数不是用于求和的么?怎么竟然有此用法?

    这个写法利用了什么原理呢?由于我开始时不知道 sum() 函数可以接收两个参数,不清楚它们是怎么用于计算的,所以一度很困惑。但是,当我知道 sum() 的完整用法时,我恍然大悟。

    接下来也不卖关子了,直接揭晓吧。

    语法: sum(iterable[, start]) ,sum() 函数的第一个参数是可迭代对象,如列表、元组或集合等,第二个参数是起始值,默认为 0。其用途是以 start 值为基础,再与可迭代对象的所有元素相“加”。

    在上例中,执行效果是 oldlist 中的子列表逐一与第二个参数相加,而列表的加法相当于 extend 操作,所以最终结果是由 [] 扩充成的列表。

    这里有两个关键点:sum() 函数允许带两个参数,且第二个参数才是起点。 可能 sum() 函数用于数值求和比较多,然而用于作列表的求和,就有奇效。它比列表推导式更加优雅简洁!

    至此,前面的升级版问题就得到了很好的回答。简单回顾一下,s 同学最初的问题可以用三种方法实现,第一种方法中规中矩,第二种方法正道进阶,而第三种方法旁门左道(没有贬义,只是说它出人意料,却效果奇佳)。

    这道并不算难的问题,在众人的讨论与分享后,竟还引出了很有价值的学习内容。前不久,同样是群内的一个问题,也产生了同样的学习效果,详见《Python 进阶:如何将字符串常量转为变量?》。

    我从中得到了一个启示:应该多角度地思考问题,设法寻求更优解,同时,基础知识应掌握牢固,并灵活贯通起来。

    学无止境,这里我还想再开拓一下思路,看看能发现些什么。

    1、如果原列表的元素除了列表,还有其它类型的元素,怎么把同类的元素归并在一起呢?

    2、如果是一个三维或更高维的列表,怎么更好地把它们压缩成一维列表呢?

    3、sum() 函数还有什么知识要点呢?

    前两个问题增加了复杂度,解决起来似乎没有“灵丹妙药”了,只能用笨方法分别拆解,逐一解压。

    第三个思考题是关于 sum() 函数本身的用法,我们看看官方文档是怎么说的:

    The iterable’ s items are normally numbers, and the start value is not allowed to be a string.

    For some use cases, there are good alternatives to sum(). The preferred, fast way to concatenate a sequence of strings is by calling ''.join(sequence). To add floating point values with extended precision, see math.fsum(). To concatenate a series of iterables, consider using itertools.chain().

    sum() 的第二个参数不允许是字符串。如果用了,会报错:

    TypeError: sum() can't sum strings [use ''.join(seq) instead]

    为什么不建议使用 sum() 来拼接字符串呢?哈哈,文档中建议使用 join() 方法,因为它更快。为了不给我们使用慢的方法,它竟特别限定不允许 sum() 的第二个参数是字符串。

    文档还建议,在某些使用场景时,不要用 sum() ,例如当以扩展精度对浮点数求和时,推荐使用 math.fsum() ;当要拼接一系列的可迭代对象时,应考虑使用 itertools.chain()

    浮点数的计算是个难题,我曾转载过一篇《如何在 Python 里面精确四舍五入?》,对此有精彩分析。而itertools.chain() 可以将不同类型的可迭代对象串联成一个更大的迭代器,这在旧文《Python 进阶:设计模式之迭代器模式》中也有论及。

    不经意间,sum() 函数的注意事项,竟把 Python 其它的进阶内容都联系起来了。小小的函数,竟成为学习之路上的一个枢纽。

    前段时间,我还写过 range() 、locals() 和 eval() 等内置函数,也是通过一个问题点,而关联出多个知识点, 获益良多。这些内置函数 /类的魔力可真不小啊。

    本文到此结束,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友情提示: 本公众号内有限时抽奖活动,送出 Python 书籍 15 本,书目有《 Python 数据分析与挖掘实战》、《 Python 语言程序设计》《自学 Python 编程基础、科学计算及数据分析》《实用机器学习》、《 Python 程序员面试算法宝典》,活动结束时间为本月 20 日 18 点 ,赶快来抽奖啦!详情请戳:抽奖送书

    公众号 [Python 猫] , 专注 Python 技术、数据科学和深度学习,力图创造一个有趣又有用的学习分享平台。本号连载优质的系列文章,有喵星哲学猫系列、Python 进阶系列、好书推荐系列、优质英文推荐与翻译等等,欢迎关注哦。PS:后台回复“爱学习”,免费获得一份学习大礼包。

    目前尚无回复
    关于   ·   帮助文档   ·   博客   ·   API   ·   FAQ   ·   实用小工具   ·   5532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27ms · UTC 02:32 · PVG 10:32 · LAX 18:32 · JFK 21:32
    Developed with CodeLauncher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