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ezreal 我很后悔回复,我觉得自己太好为人师了,如果别人有错误的想法,就让他错好了,人总归会死的,自己作死的不值得同情。你后面可以再回复,我会读的,但我不会再回复。
你用 ai 问的例子,你自己真的理解吗?
联用的例子很简单,因为甘草过去用过。如果在分析其成分,单独使用的时候没有表现出近似的效果,进一步研究,发现联用效果好。但是你从 ai 能知道用多少合适吗,他们的比例是多少。用甘草这一实物,而非提取物,怎么控制总量?最佳治疗效果的比例知道了,但是甘草不这么长啊,假设最佳比例是 1:1:1 ,但是甘草里面是 1:1:10 怎么办。
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有副作用怎么办。混合物组成的药物,找原因比只有几种成分的药物难的多,另外,如果导致副作用的是主要有效成分的时候,该怎么取舍,减少该成分用量,达到治疗效果与副作用的平衡。一堆药草熬出来的汤汁,你觉得喝多少合适?
“但单一的增强了肌肉,你能确定长了肌肉身体就变健康了吗”这个不值一驳,你前面说蛋白质补肌肉,后面问长了肌肉身体就变健康了吗,先看看自己写了什么好吗
就用你举例的蛋白质来说,对于普通人,差别不大,对病人就不一样了,对健身的人来说也不一样,恰恰反驳了你自己的观点。为什么它叫蛋白质粉?吃够相同质量的蛋白质,要吃多少肉,你知道吗?
吃肉的时候,摄入的其他成分,可能对病人是有妨碍的,比如脂肪。蛋白质或者说氨基酸有些是人体必须从体外获取的。蛋白质和脂肪都可以供能,但蛋白质可用于合成脂肪,这个不用多解释,但脂肪合成蛋白质我没听过,至少不是人体获取蛋白质的主要途径。
健身的人为什么吃蛋白质粉,而不是五花肉,真的好难猜啊。
我从来没有否定混合物的作用,尤其,人类食用这种东西几千几万年的情况下,但是研究不是没有意义的,确定有效的成分,明白其原理,甘草酸又何必来自于甘草,胰岛素一定要来自于胰脏吗,为什么不能微生物发酵呢。血液又何必来自于人体,宰杀的猪牛羊血液吃掉多浪费,用来制备人用血液多好。中医用阿胶补血能玩出什么花活来吗
以前宣传艾滋病防治的时候,鸡尾酒疗法说烂了,药物联用可没有那么玄学。
2024 诺贝尔化学奖颁给的是用计算机计算预测蛋白质结构。人工智能可以测算上亿种蛋白质结构,但中医还是抱着“甘草”这一概念几千年,对甘草的认识有任何的进步吗
鸡蛋可以补充蛋白质,因为它对大多数人来说足够安全又有经济性,但鸡蛋中的胆固醇一直以来有各种争议。在有胆固醇这一微观概念以前,有人知道鸡蛋从生理角度来说对某些人不健康吗?没有,吃点红糖鸡蛋补一补,就这?
有些人对牛奶中的乳糖不耐受,分解乳糖就行了,中医有这种解决方案吗,中医连酶这种微观概念都没有。
你最后那一段不知道是 ai 写的还是你自己的观点。
首先,和你之前写的是矛盾的,"控制变量,喝茶水利尿,对比喝车前草汁液茶尿明显更多",你认为中医一样有控制变量的方法,但是你又认为“你去考虑这个控制变量的控制,我感觉纯缺是无稽之谈。”那控制变量这个方法到底用不用?
其次,我并没有说现代医学就只有控制变量的方法,你自己立个靶子在那打什么呢
你所谓的
“从理论上,你确实能将草本里几十种甚至几百种成分的作用机制全都研究清楚。但那可能花上几十年,中药那么多,全部研究清楚猴年马月。那研究清楚之前都一棒子打死不信任不用,不管患者吗。生物是很复杂的,从微观到宏观之间的跃迁在当前科学体系还没研究清楚”
根据我以前看到的一些新闻,确认有对往宏观和微观研究的争论,但这不是中医中药的需要考虑的事情,因为中医中药往微观研究就不是中医中药了,会揭穿很多骗子,很多所谓药物就是安慰剂,没副作用都谢天谢地了
所谓宏观,不过是主观上不想往微观研究的托词。君臣佐使是中医方剂中的核心概念,那药方为什么会分解成君、臣、佐、使,这不是往微观研究吗?一眼微观研究的,非要说成整体论
科学给现代医学提供各种酸、碱、盐、蛋白质、维生素、各种化合物,这是从宏观到微观
现代医学通过计算机研究上亿种蛋白质构型的时候,我觉得这就是微观到宏观。
现代医学的背后是科学。或许医生只知道布洛芬可以治发烧、镇痛、,不知道原理,但有人能解释,有科学背书,中医中药有什么?
中医中药的溃败是哲学的溃败,是思想的溃败
如无必要,勿增实体,我觉的这句话是现代科学的哲学纲领
你用 ai 的时候能问问它,是我说的道理多一点,还是你说的道理多一点,用 ai 查资料可以,而不是一味的用来反驳我好吗,另外逻辑可以自己写
还有,你也可以问问它的工作原理,人类,至少顶尖的 ai 行业从业者对 ai 的原理了解多少,ai 对他们是不是像甘草一样,是个黑盒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