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说面试, 面试那没办法.
曾经我们团队做了一套工作流, k8s 在有 pod pending 的时候自动买机器加入集群, 当时大概是 10 分钟之内加入集群, 我理解这不是特别好的成绩, 不过和之前比是好多了, 不过后面也完全没用到, 因为压根没有那么多流量了.
有时候感觉很多时候都不用想那么多, 特别刚开始做的时候, 设计代码的时候好理解, edge case 处理到位, 测试写到位, 哪怕说勇敢做一个很烂的项目, 也比这些屠龙之术重要得多.
总是会说自己老了, 不知不觉高流量高并发都是屠龙之术了, 可能还不如数据安全合规重要...
![]() |
1
cnnblike 1 天前 ![]() 经济上升期学高并发高流量强扩展性。经济下降期学数据合规业务精细化管理
|
![]() |
2
chendy 1 天前
往好了想,了解东西多也是好事
高并发设计也是设计,业务逻辑设计也是设计,数据安全设计也是设计 |
![]() |
4
orFish 1 天前
造了个 karpenter 轮子?
|
![]() |
6
Gilfoyle26 1 天前
《因为压根没有那么多流量了》,想到了一个非常经典的话:
Make It Work Make It Right Make It Fast |
![]() |
7
blessyou 1 天前
|
![]() |
8
amon 1 天前
这就是技术思维,对于公司来说,流量和赚钱才是屠龙之术。
|
9
zenghaojim33 1 天前
想起了 B 站有一個系列的視頻:技術不重要
|
![]() |
10
coefu 1 天前
|
![]() |
11
mightybruce 1 天前
换个思路,搞对机器或者服务将本增效, 自动买机器还要 10 分钟加入的确不符合现实场景。
|
![]() |
12
mightybruce 1 天前
首先我就说说专业的做法对于可预见的流量变化是怎么做的,
有明显波峰波谷的在线业务:例如在线教育、电商等业务的流量通常有明显的波峰波谷 非持续运行的计算任务,使用 Pod 运行计算任务,无需保留固定节点,仅需为任务执行期间的计算资源付费,降低计算成本,例如: 数据计算:Spark 大数据计算 CI/CD Pipeline Job 任务:例如定时任务、AI 任务等。 这种在 k8s 上一般用虚拟节点,其实是基于 Virtual Kubelet 组件来做的,有些云商提供了支持。 |
13
cobbage 1 天前 via Android
这两年做过一点优化。业务出问题大概分两类一类有问题改了就好,一类到处是问题还不好改。性能方面可以去优化感觉也是一步一步来的,直接写我暂且搞不出来,找问题还是得提前了解下的至少碰到有个方向。
|
14
darling19961030 23 小时 34 分钟前
搞了这么多年分布式单体,最终回归到了单体。
|
![]() |
15
kxg3030 23 小时 20 分钟前
docker swarm 足矣 不要光想学屠龙术 我很多年前就是这个想法
|
![]() |
16
mrochcnnnnn 10 小时 6 分钟前
领导会开玩笑跟我说
学会了屠龙之术,发现这个世界上本没有龙🤣 |
![]() |
17
jacksonskyedu 8 小时 55 分钟前
岁数大了,越来越感觉,只要能解决问题,管他什么屠龙还是杀鸡,我用手掐死都可以,还能证明我力气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