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leasingzong 我只能以我知道的说话:
我的一个英国同事之前是做电商的,他跟我们绘声绘色的讲过首相府会化名来定,但下单以后又会打电话要求送到唐宁街边上的一个没有门牌号的卸货点。但是订单的货源就是和卖给普罗大众一样的,这里面也包括一些节日吃的巧克力,mince pie 之类的。
我上研究生的时候,大学就在一个英国政府机关隔壁,每天都有该机构的公务员来大学的食堂吃饭,我们一个学长跟我们讲她和他们聊过,该机构的食堂热菜有限,以冷餐(沙拉、三明治)为主,大学食堂比较丰富而且价格便宜。这说明人家国级的政府机关也没有特供的概念,人家宁愿跑来蹭学生食堂(哦对了也没有教师食堂,教师也是吃学生食堂)。
至于食品安全问题,完全没有那是不可能,但是我觉得中国和西方的主要差距是透明度。你随便走进西方的一个超市,在门口或者结账区附近经常贴着一整面墙的召回公告,偶尔看一眼问题真是五花八门,什么原料里混进了过敏原啊,机器少了个零件可能掉进了包装里啊,这里面不乏国际知名的大公司产品,但是人家都必须公布出来。另外凡是出了严重的食品安全丑闻的,比如之前的疯牛病和马肉事件,媒体都会头版头条重点报道很久,政府首脑都要轮流道歉,然后会成立独立调查委员会,报告出来以后再把政府拉去国会鞭尸一遍。这些即使是形式主义在中国都没有,在最爱形式主义的中国都没有,凡是政府工作报告没有不通过的。
最后我觉得这问题的根源不是特供不特供,而是中国的官员是对上负责而不是对下负责,他们根本不用管下面的死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