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妇幼小洛熙事件” 是一位 5 个月大早产女婴在心脏“微创”手术后不幸离世的事情。整个过程都充满了问题,其父母还在艰难维权中。据了解,主刀医生陈君贤,近两年在他手下心脏手术去世的小孩已知已经有 3 个,之前的事故都被压下来了。对父母说是微创小手术,只需 2~3 小时,但实际全麻了两次,未与家属沟通中途开胸,手后对家属说手术成功,实际可能术中就已经无力回天,因为术后也拒绝家属第一时间探望。而且小洛熙不幸去世后,家属维权时医院声称没有手术室监控等。更多细节可以去网络上搜索了解。
小洛熙被妈妈抱着的照片我看一次流一次泪,心痛不敢多看。成为父母后有很多大大小小的事情需要抉择,买什么样的玩具不会造成吞咽风险,什么样的玩具不会含有甲醛或者回收塑料等,这些都是很小的事情,原本以为至少在健康医疗方面专业医生应当值得信赖,小洛熙的事件可谓当头棒喝。我的小孩 3 个月在医院儿保时也是说心脏有杂音,安排做了心超,有 4mm 左右的房缺。看不懂的指标我在网络上搜索了好久,才知道原来大多数小孩都有这个小问题,自然就能长好,近期 1 岁再复查也确实长好了。看小洛熙事件我才有深刻印象,原来微创手术也是很危险的手术,原来医生的话不能仅听一家之言,即使他可能是当地三甲指定婴幼儿专业医院。
与家人朋友沟通时,才知道实际生活中这类事情其实并不少见。父母说家乡的第一第二人民医院这样的事不少见,至少都被压下来,不仅外地人,即使是年轻一点的当地人也未必知道,因为很多都是和家属沟通后私了赔偿。父母他们也记不清当初知道的事件具体细节,只是留下了家乡医院并不靠谱的印象,知道这些医院曾经出过多少事情才不愿意,并非完全是我当初以为的怕花钱之类的理由才不爱上医院。毕竟。。。不治疗也就有点不舒服,碰到不好的医生说不定饱受折磨后直接去世吧。哎,可是如果是不知道的人,难道就只能怪自己运气不好遇到了,又不了解这些被压下的陈年往事吗,只能去北京上海吗
我也不知道发帖能有什么用,但越是在其他平台上删帖不让扩热度,越是想做点什么。如果之前那个医院的医疗事故没有被压下来,小洛熙又怎么会去世呢
1
peteretep 23 小时 32 分钟前 ?
不去不好的医院 != 不去医院 |
2
uqf0663 23 小时 28 分钟前 带什么节奏呢,让子弹再飞一会再说,首先需要动手术的就肯定有风险,尤其还是心脏这种重要部位的,不能假设手术就 100%能活,就我亲身接触过的情况,术前医院都会告知各种风险,包括术中发生什么意料之外的情况的补充措施,需要各种签字,你不能假设医生是坏人,即使退一万步说他就是坏人,但是他不是傻子,他也就想赚几块钱工资,他也不想惹一身事后骚,他不可能是冲着要你的命给你做的手术,对他而言没有好处。在事情还不明朗的时候搞这种事情只会让医务工作者心寒。
|
3
AnnaXia OP @peteretep #1 一般感冒了、关节不适啦,我原本倾向于让家人去医院看看,但父母一般就不去。你说的好医院是什么医院,总不至于为这点事就上北京、上海那些医院了吧
|
4
AnnaXia OP @uqf0663 #2 你去了解下再来说话,我带什么节奏了,现在很多医院都在发布自己医院小孩动心脏手术的视频,就是在声援,也是反击其医院说手术没有监控的说法
|
5
AnnaXia OP @uqf0663 #2 对恶心医疗事件不发声,直接让人民对全体医疗环境造成不信任才是更大问题吧。医生是不希望手术失败,但是为了自己的 kpi 动手术,没能力完成手术就是会失败啊
|
7
uqf0663 23 小时 12 分钟前 @AnnaXia 看了一下,大纪元确实是有很多资料,当地都还没有通报结果,你一上来就恶心医疗、kpi 的扣帽子去世的小孩有 3 个、流泪、不少见各种暗示带节奏,你是大纪元的爱好者吧。
|
8
AnnaXia OP @uqf0663 #7 什么是大纪元?我看了照片确实心痛流泪,家乡医院事故也确实听我父母说的,至于 kpi 是看网上一些信息得出的,怎么就带节奏,你把人想得太坏了
|
9
Sosocould 22 小时 50 分钟前 国内医疗事故的认定非常困难,医生的治疗过程,尤其是手术过程,基本上就是个黑盒。
一方面自然是专业壁垒较高,另一方面行政壁垒也非常高。 行政成本高可能是三个原因,一是没有外部监督,这个比较好理解。二是没有内部监督,主治医生对于病人几乎是完全控制。三是公立医院和医生,作为体制内的一部分,外部想要追责是非常困难的。尤其是第三点,是造成国内国外对于医疗事故的认定数据差距巨大的原因。 这种时候,治病全凭医生良心和职业操守。但往往你考验人性的时候就是人性经不起考验。而且所谓大医院也不一定可靠。最近可以参照湘雅二医院刘翔峰,他的问题很大,最终也只有非常有限的追责,官方明白着告诉所有人“到此为止”。 那么,那些曝光量和社会讨论热度都不如湘雅二院的潜在的医疗事故,最终都怎样了呢?都被盖下了。甚至当事人都意识不到自己是受害者。 |
10
freespider 22 小时 50 分钟前
这种几个月大的孩子只要不是有生命危险, 正常人断然不会去做这种手术的, 孩子父母和医生都不是正常人
|
11
nrtEBH 22 小时 43 分钟前 医疗事故认定最大的问题是体制内又当裁判又当运动员
能做的事情只能是自己多做功课 兼听则明 尽量去靠谱的大医院 |
12
6AbK2rj2vLBD 22 小时 42 分钟前
@AnnaXia 网上看到的 kpi ,那就是真实信息了么
|
13
forisra 22 小时 39 分钟前 这个医院水平本来就不怎么样。实际上你换位思考一下,你从小到大周围碰到这么多同学,有几个当了医生?或者说有几个是那种非常优秀去当了医生?
选医学专业的当然不少,但去二本医学院慢慢混的一样大把,像深圳社康里面这些一年划拉二三十个的医生,本质其实就是水平高一点的赤脚医生。 优质的医疗资源本来就是极其稀缺的,而且医生的默认规则就是要给同行打掩护,这就导致了患者面对医生信息壁垒极高。当然和福柯说的医院,专业知识本来就意味着权力。就好比一些手机硬件上很“性价比”,但是通过手机系统内广告来作恶的话一般用户也没办法。 当然,焦虑也没必要。不管怎么样,核心 KPI 人均预期寿命还在往上涨,这也就意味着大多数人还是碰不上这种倒霉的事情就是了。我这样说也只是希望有些友善度不要太天真,天天装外宾装的自己都信了最后碰上事又追悔莫及。 |
14
yutong16 22 小时 32 分钟前 我也是孩子的父亲,看到这类型新闻,我也心疼。主观上,每个有同理心的人都不好受。客观上,都是受害者。
目前国内的医疗矛盾,通常喜欢转嫁给 患者 和 医生之间。其实,很多医生也不愿意接麻烦的手术。 目前国内普通医疗工作者其实也是高强度工作,特别是年轻的医学生。看到那些 家属刀医生的新闻,除非医生真有医德问题,更担心的是,对整个医疗行业,是严重打击。 现在路上随便问个人,大部分人都不完全相信医生,特别 AI 出来后,还有人拿 AI 答案,问医生这啥那啥。dddd 我想说的是,目前国内很多医疗事故,不排除医院恶意搞人,大多是都是这个医疗制度下的产物。 就当前这个事情而言,希望医院和相关方面,承担好各自的责任,善待家属吧。 --------- 然后,对于其他人而言,以小见大,推动更透明的医疗制度,以及医疗培养体系才是长远之策。 |
15
6AbK2rj2vLBD 22 小时 31 分钟前 不要把医院当成万能的,也不要把医生当成神;
1 、任何治疗都存在不确定性,都会有意外发生;意外发生之后,涉及两方面,一是临床内的事,即情况再糟糕也会尽力救治;二是临床外的事,比如态度、是否及时告知家属,及时和领导沟通等。99.99%的医生专长临床内的事,而临床外的事往往做得不够好。这也为后续纠纷留下把柄。 2 、魔鬼医生有没有,有,诸如刘翔峰,但很少;几乎所有的医生都希望自己的患者能好起来。 3 、没有任何人能经受住放大镜下的审视;家属和医生谁更容易解决,显然是后者;所以基本能推断出后续的通报。 4 、医改后,复杂疾病也不会给医院带来更多的收益,情况稍微复杂一些,医生会建议你去省会、北京上海。不怕花钱那就去吧。以后只会更甚。 |
16
dyvdy 22 小时 25 分钟前 宁波的医院已经算医疗质量不错的了,我老家是一个国家级贫困县,县医院里唯一能做的手术就是白内障,像急性脑出血之类的病基本都得开车到几十公里外的市医院抢救,几个认识的人都因为这个去世或者变成植物人,而且本来大家就很穷,不在本地治病医保报的少很多人都没钱治病,只能说医疗资源均衡这个事还是任重道远的。
|
17
Not404 22 小时 22 分钟前 最大的疑点就是为什么手术会没有监控。。。
遇到什么事情就说让子弹飞一会的,反正事情不出在自己身上,他是不会去怀疑的,他还会信蓝底公告。 |
18
aeli 21 小时 19 分钟前 5 个月龄接受手术,还是心脏手术。这与家长嘴里的低风险、事前不知情完全是矛盾的。
还有早产,还有心脏历史检查。 别被情绪裹挟,国内历史医患纠纷中,这种不讲道理只讲什么弱势、母爱的家长,百分百在道理上不占理。 |
19
back0893 21 小时 0 分钟前
5 个月龄的心脏手术 还是另请高明吧
|
20
FireKey 20 小时 45 分钟前 资料不够详细,应该给出手术的成功率,手术前是否告知,医生两年内做该手术的次数等数据才能评论医生的水平好坏.不过有一点是对的,碰到比较大的病应该多去几家医院复诊再决定治疗方案.
|
21
worldhandsomeboy 20 小时 36 分钟前 |
22
czhen 20 小时 8 分钟前 我女儿也有房间隔缺损, 也刷到了相关视频及帖子.
补充 2 个事件初期发现的疑点: 1. 家属声称早产女婴这几个月检查都是正常的, 但其提供的医院手术单上有"发现心脏杂音 5 月余"; 2. 家属声称只是两个房间隔缺损继发孔型 3mm, 7mm, 但其提供的医院手术单上有"继发孔型 3mm, 冠状窦型房间隔缺损 10 mm". 我目前查到的资料及 AI 都显示 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大都不需要手术, 冠状窦型房间隔缺损 应尽早手术. 医院肯定有问题, 有多大的问题以及医生有没有问题, 我觉得需要让子弹飞一会. |
23
theOneMe 20 小时 1 分钟前
换位思考一下,你的代码造成了公司损失,公司能要求你全赔吗?
换成医生就不能理解了?医生图什么把你治死?这种手术失败导致意外的情况,你就认为医生是故意的,那你和马路上碰瓷的也没啥区别了,如果医生都要负责,那就没人敢做手术了,药也不敢开了,总有一次出意外,那直接就成故意杀人吃牢饭去了 |
25
AnnaXia OP @worldhandsomeboy #17 额,拉黑了你还能看见我的帖子么?随便你怎么想吧
|
26
AnnaXia OP 对于我感觉认真讨论回复的都发送感谢了
|
27
adimn 19 小时 8 分钟前
河南省人民医院篡改伪造病历事件
|
28
worldhandsomeboy 19 小时 2 分钟前
我说的是我列举的那几个,而我会看你发表的内容和讨论区里面有价值的内容
|
29
littlebaozi 19 小时 0 分钟前
医生水平确实参差不齐。有的不会看,更是误导人。我爸之前尿结石去镇卫生所医生说挂个水就行,晚上疼的不行才打电话给我,连夜赶回带他来市里住院碎石
|
30
johnnyyee 18 小时 36 分钟前
有孩子后真的看不得这些新闻,知乎刷到小孩都流眼泪了唉
|
32
Joker520 18 小时 12 分钟前
不知道大家还记得前几年的医改,可能都忘记了,现在的医院算比以前正规了,以前的医院只能说很黑,医生红包拿到手软,医生也看红包大小拿人下菜。。。
|
33
Tyrant1984 17 小时 53 分钟前
怎么术前没有签风险告知书吗??
|
34
sunice 17 小时 49 分钟前
我之前也遇到过,孩子出生后没多久有黄疸,医院说比较危险,需要住院。住院期间我问医生,小孩都做了哪些检查,检查结果是怎么样的,排除了什么原因,可能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在我的理解这些都是正当的家长知情权,但是医生给我的意思是说我就不应该问,他们说是什么就是什么,怎么治疗做什么检查他们说了算,我就不应该问。坐标深圳
|
35
Babbitt 17 小时 32 分钟前 via Android
@freespider 如果医生说有生命危险呢,这种事你自己稍微代入下,就不至于说父母不正常了
|
36
Alias2023 17 小时 28 分钟前
医院腐败的跟足球一样
|
37
nightlight9 17 小时 18 分钟前
|
38
zhangchongjie 16 小时 38 分钟前 via Android
现在带节奏太容易了,夏天 8 月那个跳楼的管培生也是假的,现在这种没有实锤证剧的只看戏。比起这个,最近李然于心的事,小孩被老师恶意伤害,不刑拘,这事没个水花。现在这环境,不生不育保平安
|
39
AnnaXia OP @sunice #34 小孩黄疸这个我小孩也遇到了,当时医院是要求住院照蓝光而且不能探视。自己查了不少资料以及托人问了一位院长后选择在家观察了,签了一个文件大概就是表明是我们自己决定不留院的。当时也是家庭内部讨论很久下的决定,第一次为人父母真的有压力,而且自己的父母们对黄疸这个也不了解。那段时间租了黄疸检测仪在家每天测几次,确保还在可控范围内,当然万幸是后来自然就降下来了。
当时选择不留院照蓝光有好几个因素,主要因素是数值还不到较危险范围,其次是我小孩个性强烈( 3 个月左右时还出现过哭到屏气,差点窒息过去),如果不高兴没哄就会一直哭,吃奶也不怎么配合,如果放医院去担心在医务工作者都工作繁重的情况下不能像家人有十足的耐心对他,如果哭到嗓子哑还是其次,万一不好好吃奶或者呛到没被发现呢 |
40
yituanmaoxian 15 小时 48 分钟前
涉及到大病或者手术,多跑几家医院是对自己负责的选择。就算是专家、三甲也不要完全相信
|
41
sxms77777 15 小时 17 分钟前
心脏手术本来就有死人的可能性
|
42
6AbK2rj2vLBD 14 小时 19 分钟前
@sxms77777 是的,引申一下,医生本就是高风险的职业
|
43
iixy 14 小时 14 分钟前
你这还不是带节奏, [不去自己家乡的医院] 一下子把全国几千上万个小县城医院全打死了?
|
44
karmaisbitch 14 小时 5 分钟前
@littlebaozi 我上大学那会有一天突然尿血了,去医院挂了三天消炎药水好了,医生说回去自个多跳跳绳,结果第二年结石掉下来堵住输尿管导致肾积水了
|
48
phrack 13 小时 34 分钟前
这种根本还是系统机制的问题,说到这又要键政,我还是少说点吧,各位自己去查美国的医生保险制度,我觉得这种制度要好很多,毕竟保险公司担着每个医生几亿美金的风险,对医生的监督强度岂是什么卫健委能比的。
|
49
phrack 13 小时 25 分钟前
再说点吧,美国的医疗责任险的根源又是美国的强诉讼社会,大家都喜欢到法庭上讨说法,谁都能告,管你是医院还是政府。
我个人都买了 umbrella insurance ,就为了哪天被人给告了别给我整的倾家荡产。 |
50
phrack 13 小时 16 分钟前
再说一点吧,美国的法庭支持惩罚性补偿,也就是你本来损失也就三百万,但是为了惩罚过错方的行为,法庭支持你要求三亿的赔偿,所以经常在网络上看见美国各种几个亿几个亿的赔偿,受害方明明也没亏这么多,比如因为歧视丢了个工作,在国内那都不是事,在美国有机会能拿几个亿。
美国强诉讼社会的根源又在这里,打官司是真能赚钱。 |
51
Maxwe11 12 小时 48 分钟前 谈到医疗健康相关的话题,就能来聊聊:
1 、医疗水平确实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不止是不发达区域的医院,就都是北京市内三甲,很多病症的诊疗水平也参差不齐,综合顶级的确实是少数,特定细分专科领域的医院/科室/医生平均水准确实要比平均水平高,高的多。 2 、其实每家医院的年度预算里都有相关赔偿金相关的预算,越大的医院这部分预算越多,因为越是难治疗的病越会集中到这类医院里来,所谓“出事情”的概率也就更高。 3 、角度不一样,相关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就像打 12345 电话的,医院体系里其实真正的大众患者没啥投诉的,卫健委、12345 投诉里都是那些事儿多的、推责任的乃止闹事儿的,95%都是这类人,我朋友今年收到个投诉,是个卫健委旗下某个部门,说真的,我们一群人都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个可以监管的部门,但是人家不爽就为了闹事儿,就能找到,真正所谓达到重大医疗事故的比例其实很低很低很低。前两年有个案例,北京某知名细分领域的顶级三甲,确实是一次事故,家属很聪明,发现了问题,趁着乱,拿着治疗单据扭头就走了,回头拿着证据起诉,赔了 100 多万,这种其实也不会上舆论,私下就解决了。 4 、现在绝大部分最多也就是治不好,因为都系统化了,尤其是公立医院,各种系统管理,费用有医保管着,治疗有指南管着,顺着指南操作,无论手术还是开药,其实很难出问题。 5 、监管其实并不少,只是不接触的人不知道,就像我在 3 条里提的,卫健委里还有专门管医德医风的部门,不被投诉我都不知道。排查医疗事故的时候,现在都是信息化,手术开药治疗住院护理处理每一步都有对应的时间戳、电子签名,没法造假,这些是公立三甲申级时候必须的项目,所以并不是黑箱,也不是有些节奏带的什么保护,对应的系统供应商、电子签名供应商外部等等也都是必须要配合调查的,甚至公安法院系统介入,因为监管关系的原因,卫健委巴不得查出点儿啥,今年的医保直接罚了,这是业绩啊,其他违规才能罚多少。 6 、相比百姓舆情,其实医生有问题的,罚他们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国内是单位核心制,主任医师有的是,你不干,有的是想上进的年轻医生呢,但是主任离开这个三甲,还有多少有号召力的,就不好说了。我这接触的就有本身医生没问题,但是为了息事宁人,责任和钱都归医生背,不背的话也简单,后面职位晋升什么的,就别想了,我这认识的今年一年自己赔钱超过 10 万的就有俩,医生其实在体系内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在一线的,即便是大佬也没那么轻松,八卦的太多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7 、这类新闻,先不要动情绪,还是建议跟跟看,就像我前面说的,视角不一样,而且以我接触的行业经验来看,如果真的是有问题,能死保医生或当地医院而跟百姓对着干的,这点确实很难很难很难了。如果舆情闹大,就等着调查结果就好了。 |
52
456789 12 小时 18 分钟前
医疗有条件的普通人还是去一线城市的医院吧,下面的医院真的一言难尽,见过太多的医生胡说八道诊断结果,手术后 绷带忘肚子里的,主治医生最好去确认一下第一学历,学历起码可以衡量智商和仔细程度。
|
53
latoonx 12 小时 13 分钟前
前几天刚好跟朋友聊天聊到她姥姥之前生病住院的事儿。她家山河四省某地县城。前今年她姥姥 80 岁的时候因为不舒服在家乡就医,当地医院说她姥姥心颤,要她们交 7 万块押金住院做手术,然后她妈妈是在北京帮她带孩子,听说了以后执意要老人来北京就诊。来北京去的阜外的急诊,医生检查后说她心脏没有问题,是由于胆囊发炎引发的心颤,用不着手术,治疗几天后好了,出院了。后面半年后又不舒服,又在北京就诊,发现是胆囊癌,在医院做了手术。现在过去五年了,老人家身体还不错。
咱们的就医资源差异真的是非常大,中国的癌症 5 年生存率大概百分之四五十,而美国和日本差不多是百分之七十多。但如果把国内的维度缩小到北京或上海的一些医院,则相差不大。大一点的疾病,需要手术,小地方的医院真的是要慎重考虑。之前也听过一个同事讲述他父亲的经历,也是类似,在当地治疗的话以后得天天挂尿袋了,来北京治疗后做的微创手术,后面基本没影响生活。 只要是需要手术,有风险的项目的话,尽可能的去一些好一点的医院吧。 |
54
ouqihang 11 小时 52 分钟前
除开技术原因,医院的制度也有问题。比如去了低一级的医院,或者同等级但差一点的医院,一般不能转院,哪怕那个医院的技术不太够,但不到出大事的地步,医院会卡着转院。只能强行出院。后来家人去医院,要么小病,有点大病直接往最大的医院走,就是担心在下面的医院耗着查不出治不好。
|
55
pingdog 11 小时 23 分钟前 via Android
没医德的多了去了,就看会不会出现一位有医德
|
56
pingdog 11 小时 17 分钟前 via Android
续上:
没医德的多了去了,就看会不会出现一位有良心的医生揭发了 香江过去的医疗事故/意外死亡都有详尽的报告,由治入兴后,上两个月被东张爆出院方刻意掩盖医疗事故,主刀医生只有私下承认过错 |
57
hefish 11 小时 14 分钟前
我还是支持 op ,在不能确定医院好坏之前,不去那个医院。 先去确定医院好坏。 咳咳。。。。
|
59
SenLief 11 小时 1 分钟前
这个事件我还关注了一下,应该就是医生水平不行,我们一般默认风险比较大的手术都是尽量选最好的。这个事件最大的问题是没有选择上海或者杭州的医院。
|
61
luckykong 8 小时 32 分钟前
你的根本问题,在于“与家人朋友沟通时,才知道实际生活中这类事情其实并不少见。”
但是你真心想想,仔细列一下,靠谱、可信的这些事,占整体的比例到底是多少。 就以我妈为例,平时各种病硬扛着,骨头不舒服疼,就是“受凉、凉气吹的”,别的症状,就是“上火”,每次去医院,就跟医生说“没大事,就是上火,开点下火、消炎的药就行,就给我阿齐霉素就行”、“没啥事,就是凉气,不用排片,给我点风湿膏就行”,问各种症状、让去做各种检查,都不去。 自己啥都不让医生看,全凭自己、身边人经验治病。但每次在家里疼起来、不舒服的时候,却总是说现在的医院黑心,不给人看病,医生不行,不会看病,啥都不会治,只会开很贵很贵的药!! 所以她说的各种医院的问题,我是完全不信的。。一来,人以群分,她身边人都是这样“充满了人生智慧”,各种医院、医生的消息,大部分都是自己的锅;二来,现在的信息环境,她关注医疗问题,抖音推送全是这些东西,甚至有辟谣很久的、一看就是 AI 合成的、多次重复播放的。。她说所的“这类事情很多”,完全不靠谱。 你自己想一想,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并不少见”,叠加上小孩抵抗力差、很容易生病、现在人的身体底子薄、遗传病又很参见,那身边必然一片一片的死在医院、死在手术台。。。 |
62
alexhx 7 小时 32 分钟前
根源是各个机构都不具备其应当具有的公信力,包括医院、学校、政府机关。这些机构处理事件的第一优先级永远是行政命令,而行政命令的下达者几乎(根本)不会考虑当事人的权益。
这样导致出现任何事件后,患者家属、学生家长等等群体对医院、学校给出的结论不会有丝毫的信任。而且每年不断曝光出来的各种事件也在证明哪怕没有行政命令,这些机构本身也是藏污纳垢,贪腐横生,完全不值得信任。 |
64
yolyzhu 2 小时 35 分钟前
如今的医疗体系,坑新生儿已经是一项系统工程。被坑死了只能说父母不懂+小孩命不够硬。
|
68
G900 2 小时 6 分钟前
1 ,靠家属一面之词下结论;
2 ,质疑医生没有监管?笑话,监管医生的官老爷不要太多好吗; 3 ,手术过程都有严格记录,院内都可以调查,更不用说医疗事故鉴定; 4 ,出事都能被压下来?有去调查过是什么事吗,处理的流程,结果呢?随便听信传言,就能得出这样的结论?真当医生是神仙,无法无天呢? |
70
czhen 1 小时 49 分钟前
@AnnaXia #39 同样的黄疸, 同样的要求住院不能探视, 谁放心出生没几天的宝宝一个人在那, 而且根本不是什么大问题. 回来每天晒晒太阳, 租个黄疸检测仪测测, 后面就正常了.庆幸和老婆在这方面还是比较一致的, 不会盲目.
|
71
xuanbg 1 小时 44 分钟前
确实很多医生医德缺失,热衷于吓唬病人及其家属,以进行过度治疗谋取不当利益。
|
72
fredweili 1 小时 30 分钟前
好可怜好可惜,知道医生是谁,那这辈子就没别的,“照看”好他
|
73
crocoBaby 1 小时 26 分钟前
应该尝试门诊多个医生平摊风险
|
75
Narcissu5 57 分钟前
像卫健委这些和医院其实是一条线里面的。平时可能监管,真出了事其实是会帮着捂盖子的,毕竟仔细追究起来监管一样有责任
|
79
diyisoft 28 分钟前
有些时候自己要有些判断,去了医院也不能过度医疗。
感冒发热等等都要自己学习一点这方面的知识,不要去了医院让一生胡吃海塞的乱开药。 那些医生固然专业,但也请自己能判断一下。 也支持 OP 的观点。 |
80
HappyAndSmile 27 分钟前
哪怕像全国几十个小=新一线城市的三甲医院,也是医生水平中等偏下,连个皮肤病,眼科问题等等,都不够经验,真的需要做手术,还是要去大城市的好医院
|
81
sxhJoker 4 分钟前
我家娃现在刚 6 个月,和小洛熙差不多大,想着这么可爱的宝宝就这么去世了,就很心痛。
整个事件中,我最关心的问题是:「医生的风险评估」和「术前风险告知」这一步是不是已经出问题了,因为这才是决定孩子生命的关键。 比如可以这么想,在另一个时空:医生的「风险评估」还是一样,孩子还是进入了手术室,但「手术时间延长医生中途出来沟通了」、「术中出现问题跟家属讲了」、「手术过程中有监控」,这几个问题解决了,我觉得还是没办法把孩子救回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