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2EX = way to explore
V2EX 是一个关于分享和探索的地方
现在注册
已注册用户请  登录
V2EX  ›  Maxwe11  ›  全部回复第 1 页 / 共 16 页
回复总数  313
1  2  3  4  5  6  7  8  9  10 ... 16  
谈到医疗健康相关的话题,就能来聊聊:

1 、医疗水平确实是个普遍性的问题,不止是不发达区域的医院,就都是北京市内三甲,很多病症的诊疗水平也参差不齐,综合顶级的确实是少数,特定细分专科领域的医院/科室/医生平均水准确实要比平均水平高,高的多。

2 、其实每家医院的年度预算里都有相关赔偿金相关的预算,越大的医院这部分预算越多,因为越是难治疗的病越会集中到这类医院里来,所谓“出事情”的概率也就更高。

3 、角度不一样,相关从业者的视角来看,就像打 12345 电话的,医院体系里其实真正的大众患者没啥投诉的,卫健委、12345 投诉里都是那些事儿多的、推责任的乃止闹事儿的,95%都是这类人,我朋友今年收到个投诉,是个卫健委旗下某个部门,说真的,我们一群人都没有听说过还有这么个可以监管的部门,但是人家不爽就为了闹事儿,就能找到,真正所谓达到重大医疗事故的比例其实很低很低很低。前两年有个案例,北京某知名细分领域的顶级三甲,确实是一次事故,家属很聪明,发现了问题,趁着乱,拿着治疗单据扭头就走了,回头拿着证据起诉,赔了 100 多万,这种其实也不会上舆论,私下就解决了。

4 、现在绝大部分最多也就是治不好,因为都系统化了,尤其是公立医院,各种系统管理,费用有医保管着,治疗有指南管着,顺着指南操作,无论手术还是开药,其实很难出问题。

5 、监管其实并不少,只是不接触的人不知道,就像我在 3 条里提的,卫健委里还有专门管医德医风的部门,不被投诉我都不知道。排查医疗事故的时候,现在都是信息化,手术开药治疗住院护理处理每一步都有对应的时间戳、电子签名,没法造假,这些是公立三甲申级时候必须的项目,所以并不是黑箱,也不是有些节奏带的什么保护,对应的系统供应商、电子签名供应商外部等等也都是必须要配合调查的,甚至公安法院系统介入,因为监管关系的原因,卫健委巴不得查出点儿啥,今年的医保直接罚了,这是业绩啊,其他违规才能罚多少。

6 、相比百姓舆情,其实医生有问题的,罚他们是比较简单的,因为国内是单位核心制,主任医师有的是,你不干,有的是想上进的年轻医生呢,但是主任离开这个三甲,还有多少有号召力的,就不好说了。我这接触的就有本身医生没问题,但是为了息事宁人,责任和钱都归医生背,不背的话也简单,后面职位晋升什么的,就别想了,我这认识的今年一年自己赔钱超过 10 万的就有俩,医生其实在体系内是弱势群体,尤其是在一线的,即便是大佬也没那么轻松,八卦的太多在这里就不展开了。

7 、这类新闻,先不要动情绪,还是建议跟跟看,就像我前面说的,视角不一样,而且以我接触的行业经验来看,如果真的是有问题,能死保医生或当地医院而跟百姓对着干的,这点确实很难很难很难了。如果舆情闹大,就等着调查结果就好了。
13 小时 35 分钟前
回复了 Kasey 创建的主题 健康 上班一忙老头晕,有啥改善办法
1 、头晕是个表现,影响的原因很多,想解决一定一定要科学检查,根据科学检查的结果来做针对性的治疗,不要听论坛里的人说怎么处理,反而错过了治疗时间。
2 、op 没有说去的哪个科室、做的什么检查,如果是去的神内,已经有相关影像检查证明是有颈部血栓之类问题导致的脑供血不足,那就老实听医生的话,吃药,复查。
3 、如果对这个检查或者治疗结果不太信服,去积水潭应该是在北京,那可以去天坛、宣武挂个神内专门去看一下,脑卒中这个问题确实很麻烦,如果确实有这类问题或相关风险,务必务必听从医嘱尽早接受治疗。

人体特别复杂,有时候不一定是一个问题导致的,颈椎病确实可能会有头晕的情况发生,但是脑卒中本身也会有,或者两者都有,但都不严重,只是叠加后出现了更明显的症状。

医院里康复科扎堆最麻烦的就是脑卒中的,轻微的其实还好,积极治疗积极康复,改善生活方式,也不会有太大影响,就怕积累个大的,这里不是吓唬 op ,只是表述个事实,如果家里有遗传病史,医生也反复强调去复查了,还是先顺着这个方向去排查,没问题更好,如果有务必及早解决。
首先给答案:能。

这个检查指标已经很好了,没什么大问题,主要还是生活方式,通常快的话,这类血脂指标有个 3 、4 天就会有变化(现在已经有家用血脂检查的仪器,指血即可,我个人验证相比医院确实会有些许误差,但是总体趋势是没问题的)。

所以降这几个指标不是难事儿,健康饮食、好好休息,3 天标准有氧运动,第四天这个指标就能恢复正常。

绝大部分人的血脂波动都是正常的,主要是得坚持,常年坚持以维持正常指标,绝大部分人都是在这里失败的。
13 小时 58 分钟前
回复了 okura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妈妈过生日想买个按摩器,预算两三百求推荐
按摩器主要看 op 母亲是哪种类型的疼痛或舒缓需要,如果是表层肌肉或中层肌肉,可以看看那种低频/中频理疗仪,就是电极片是消耗品,用久了需要换,几块钱一对,但是对于舒缓肌肉疲劳酸痛其实很有效,价格上基本符合需求(低频比中频会便宜一些),相比较机械式震动的其实对缓解肌肉疲劳还更好用一些。

在家里总坐着还是多动动,晚上吃完饭散个步,早晨起床遛个弯儿,舒展舒展身体更舒服,比按摩器更有效。

此外其实像按摩洗脚盆之类的小电器送给父母也是不错的选择。

最后给孝顺的 op 点个赞,祝 op 妈妈生日快乐。
3 天前
回复了 shilyx 创建的主题 生活 有没有好招处理冷泡茶的茶叶?
如果对茶叶品质没什么要求,直接买一次性茶包,立顿什么的。

自己放茶叶可以买那种一次性茶叶袋、调料包,有系细绳子的,也有那种折纸盖翻过来裹住的,一次性调料包也是这种东西,就炖肉什么的用来包裹花椒大料之类的调味料防止散的满锅都是,东西都一样,只是叫法不同,用在不同的场景下。

我之前自己做就是买这种一次性的茶叶包,然后成箱买 500ml 瓶装矿泉水,自己装茶叶塞到矿泉水里,一瓶喝完连瓶子带茶叶都直接扔了,省事儿,后来算了算,发现成本其实比买东方树叶高多了,除了打扫陈茶叶自己泡一泡,平时喝就还不如直接买成品。
# V2EX 用户 Maxwe11 量化分析报告

## 📊 量化评分结果

### 1. 技术能力评估 💻

**量化指标**:
- 技术相关回复占比: 约 35%
- 提及的技术关键词: MySQL 、PostgreSQL 、Hadoop 、Spark 、Hive 、Flink 、ClickHouse 、Docker 、Python 、数据仓库、大数据、机器学习、Ubuntu 、OpenWrt 、Clash 等 50+个
- 技术深度: 是(涉及数据架构、底层原理、系统设计)

**核心证据**:
- "我以前做大数据团队的,在系统和应用研发的后端...年万亿级别,hadoop 里 hive 、spark 现在...照样跑的飞起"
- "我做数据研发的...设计过库表字段的词组结构和命名语法"
- "我原来做支付的"、"原来做征信"

**技术栈分析**:
- **主攻领域**: 大数据、数据工程、支付系统、征信系统
- **技术广度**: 涵盖数据库(MySQL/PG)、大数据(Hadoop 生态)、DevOps 、网络安全等
- **架构能力**: 能讨论数据仓库设计、系统架构、性能优化

**评分**: **9/10 分** (技术专家级)

---

### 2. 消费能力评估 💰

**量化指标**:
- 提及产品价格范围: ¥ 60(药品) - ¥ 2000+(路由器/NAS)
- 高价值物品提及: M1 MacBook 、AC86U 路由器、NAS 设备、咖啡胶囊机、高端茶叶(500-5000 元/斤)
- 投资/理财讨论: 3 次(提及股权、资产、投资风险)

**核心证据**:
- "我给家里买过一个当呗 Z1 Pro ,就是价格有点儿高"
- 横评"100 元~ 5000 元/斤的核心及小产区绿茶"
- "Briggs & Riley ,@work 都够,价格应该比 tumi 同级还低些"
- 购买原研药"60 一盒...不买真是亏了"(对比仿制药显示有品质追求但也关注性价比)

**消费特征**:
- 追求品质但理性消费,看重性价比
- 愿意为专业设备投入(软路由、NAS 、医疗设备)
- 有一定的生活品质追求(咖啡、茶叶)

**评分**: **7/10 分** (消费能力较强,品质优先)

---

### 3. 专业深度评估 🎓

**量化指标**:
- 专业术语使用频率: 高
- 深度分析回复占比: 约 60%
- 被 @请教次数: 15+次

**专业领域识别**:
1. **大数据/数据工程** (最核心)
- "我们和系统/应用研发团队的矛盾很多都基于此...数据丢回来我们在这里重新分类清理"
- 精通数据仓库建模、ETL 、数据治理

2. **医疗健康** (转型领域)
- "我现在转型做健康了"
- 发布多篇健康指南(心梗、焦虑、失眠)
- "我们也和这类接触过不少...企业客户现在也都不好做"

3. **心理咨询**
- "13 年+重度焦虑症+轻中度抑郁症患者"
- 发布《焦虑症/疑病症/抑郁的自助指南 v1.1 版》
- 多次专业回答心理健康问题

**权威性表现**:
- 多次被咨询数据库、大数据、心理健康问题
- 回答详细专业,经常给出系统性解决方案
- 自创健康指南被他人收藏参考

**评分**: **9/10 分** (多领域专家,尤其数据和健康)

---

### 4. 社交活跃度 👥

**量化指标**:
- 平均回复长度: 约 200-500 字(长回复占比高)
- @他人次数: 50+次
- 回复情感倾向: 友善、专业、乐于助人
- 活跃板块数: 53 个

**互动特征**:
- 经常详细解答他人问题
- 主动分享经验和资源
- 礼貌回复感谢("多谢"、"谢谢"、"感谢")
- 会主动提供额外信息和建议

**核心证据**:
- "问问走的同事还有没有坑位内推;有的话贿赂一下领导..."(幽默且实用)
- "预祝 V2EX 上的兄弟姐妹及亲人家属友人:身体无疾患,心灵无负担"
- "预祝一切顺利,早日康复"(多次祝福他人)

**评分**: **8/10 分** (活跃互动,乐于助人)

---

### 5. 兴趣广度评估 🎮

**量化指标**:
- 涉及主题类别: 15+个
- 话题分散度: 高
- 跨领域讨论占比: 约 70%

**主要兴趣领域**:
1. **技术类**: 大数据、数据库、软路由、NAS 、智能家居
2. **健康医疗**: 心血管、心理健康、疫苗、医院就诊
3. **生活品质**: 咖啡、茶叶、饮料(东方树叶)
4. **数码产品**: Mac 、路由器、手机
5. **天文观测**: "我是目视党...看到那些遥远星空中的星体星系"
6. **商业创业**: 讨论创业、投资、商业模式

**兴趣深度**:
- 咖啡/茶: 专家级(横评各价位产品)
- 医疗健康: 专业级(有实战经验)
- 技术: 资深从业者

**评分**: **9/10 分** (兴趣极其广泛,跨领域博学)

---

### 6. 情绪稳定性 🧩

**量化指标**:
- 负面情绪词汇: 约 10 次(主要集中在工作压力和疾病经历)
- 正面情绪词汇: 约 25 次
- 中性客观回复占比: 约 85%

**情绪特征**:
- 整体平和理性
- 对自身焦虑症有自我认知和管理
- 经历重大疾病(父亲心衰)但保持积极
- 偶有吐槽但不失理性

**核心证据**:
- "13 年+重度焦虑症+轻中度抑郁症患者,最高持续过 5 年连续服药"(坦然面对)
- "唉"、"崩溃"等情绪词汇较少出现
- 多次鼓励他人"预祝早日康复"、"加油"

**评分**: **8/10 分** (情绪稳定,成熟理性)

---

### 7. 生活品质指数 🌟

**量化指标**:
- 休闲娱乐相关: 约 20 次
- 旅行/美食/爱好: 约 15 次
- 加班/压力吐槽: 约 5 次

**生活状态分析**:
- **居住环境**: 北京,自有住房("家里"、"在家里常放着的饮料")
- **健康投入**: 配置新风、加湿器、空气净化器
- **生活追求**: 咖啡、茶、天文观测、智能家居
- **工作状态**: 已创业("现在出来创业了")

**核心证据**:
- "我是对生活环境要求比较高的...新风加湿抽湿等都装好了"
- "恒温恒湿氧气充足 PM2.5 几乎为 0"
- "我在家里冰箱里常放着的饮料基本上就三种"(有生活仪式感)

**评分**: **8/10 分** (生活品质较高,追求精致)

---

### 8. 影响力指数 🏆

**量化指标**:
- 回复质量: 高(多数为深度长回复)
- 解答他人问题: 50+次
- 引发讨论: 是(健康指南类帖子)
- 被感谢可能性: 高(多次"谢谢"、"感谢")

**影响力表现**:
1. **内容创作**: 发布多篇原创指南(心梗、焦虑、失眠)
2. **专业权威**: 在数据、医疗、心理领域被认可
3. **助人为乐**: 经常详细解答技术和健康问题
4. **资源分享**: 分享文档链接(Dropbox)供他人参考

**核心证据**:
- "这是本月刚刚更新的 v1.2 版,有需要的朋友自取"
- "可以随意分发无需特别署名,只是别找我碰瓷就好"
- 多次被 @请教专业问题

**评分**: **8/10 分** (有一定影响力,内容被认可)

---

### 9. 学习成长力 📈

**量化指标**:
- 提问/求教: 约 10 次
- 学习/研究讨论: 约 15 次
- 对新技术关注度: 高

**成长特征**:
- **职业转型**: 从大数据转向医疗健康(2022 年)
- **持续学习**: 研究心理学、医疗、正念等新领域
- **自我提升**: 从患者到帮助他人(焦虑症经历)
- **开放心态**: 愿意尝试新技术(M1 Mac 、软路由等)

**核心证据**:
- "我转型做健康后,接触这个方面更多"
- "我现在改行进入健康领域了"
- "学习了不少新的知识,学以致用"

**评分**: **9/10 分** (持续学习,成长型思维)

---

### 10. 真实度/可信度 🎭

**量化指标**:
- 内容一致性: 高
- 引战/攻击性言论: 0 次
- 疑似营销/广告: 1 次(推荐自己公司产品,但已声明)
- 逻辑矛盾: 0 处

**真实性分析**:

✅ **高度真实特征**:
1. **职业经历一致**: 多次提及"以前做大数据"、"原来做支付"、"做征信",细节前后呼应
2. **个人经历真实**: 坦诚分享焦虑症经历(13 年+病史)、父亲心衰经历
3. **地域固定**: 始终在北京(回龙观、安贞等具体地点)
4. **时间线清晰**: 2022 年转型做健康,时间节点前后一致
5. **分享失败经验**: "我们做的过程有遇到需求...硬实力不足以支撑自己的野心"

✅ **真诚互动**:
- 承认不足: "虽然我也用不太好表格工具"
- 自嘲幽默: "我有个朋友想问一下"(pornhub 梗)
- 情感真实: 对父亲病情的担忧、对他人的祝福

**无水军/引战特征**:
- 账号长期稳定(2022-2023 年数据)
- 回复有个人特色和观点
- 无重复套路化内容
- 无刻意引战或煽动

**评分**: **10/10 分** (高度真实,言行一致)

---

### 11. 生活地域判断 🏠

**居住城市**: **北京**
**证据强度**: 强

**核心证据**:
1. "我在北京"(明确声明)
2. "北京地区惠民保"、"在帝都"
3. 熟悉北京医院: "北京某三甲"、"协和"、"天坛"、"宣武"、"301"
4. 了解北京社区: "回龙观"、"天通苑"、"望京"、"安贞"
5. "我在帝都,有什么合适的机会,大家互通有无"

**活动范围**:
- 主要在北京朝阳区、海淀区等区域活动
- 熟悉医疗资源分布
- 可能居住在回龙观/天通苑周边

---

## 📋 综合评价

### 综合画像卡片

| 维度 | 评分 | 等级 | 关键特征 |
|------|------|------|---------|
| 技术能力 | 9/10 | 专家 | 大数据专家,精通数仓/支付/征信 |
| 消费能力 | 7/10 | 中高 | 品质优先但理性消费 |
| 专业深度 | 9/10 | 专家 | 数据+医疗+心理多领域 |
| 社交活跃度 | 8/10 | 活跃 | 乐于助人,回复详细专业 |
| 兴趣广度 | 9/10 | 非常广泛 | 技术/健康/生活/天文等 |
| 情绪稳定性 | 8/10 | 稳定 | 经历焦虑症但自我管理良好 |
| 生活品质 | 8/10 | 良好 | 追求精致生活,注重健康 |
| 影响力 | 8/10 | 活跃 | 创作健康指南,专业被认可 |
| 学习成长力 | 9/10 | 强 | 成功转型,持续学习 |
| 真实度/可信度 | 10/10 | 高度真实 | 言行一致,真诚分享 |

**综合评分**: **85/100 分**

---

### 用户画像总结

**Maxwe11 是一位 35-40 岁左右居住在北京的资深技术专家,拥有大数据/支付/征信等多年从业经验,2022 年成功转型医疗健康领域创业。他是一位焦虑症康复者(13 年+病史),因父亲严重心衰经历深入医疗体系,现致力于心理健康和医疗服务。技术上精通数据架构和系统设计,生活中追求品质(咖啡/茶/智能家居)但理性消费。性格成熟稳重,乐于分享专业知识,创作多篇健康自助指南帮助他人。兴趣广泛涉及技术、医疗、天文观测、生活品质等多个领域,是典型的"斜杠中年",既有技术深度又有人文关怀,在 V2EX 社区具有一定影响力。**

---

### 特殊标签 🏷️

`#大数据专家` `#医疗创业者` `#心理健康倡导者` `#生活品质追求者` `#技术博学者`

---

### 核心洞察 💡

**优势特征**:
1. **跨界能力强**: 成功从技术转型医疗健康,并整合两者优势
2. **专业深度高**: 数据/医疗/心理多领域专家级水平
3. **利他精神**: 无偿分享健康指南和专业知识,真诚帮助他人

**潜在需求**:
1. **创业资源**: 医疗健康领域的合作机会、技术支持、资本对接
2. **专业交流**: 医疗科技、数据健康、心理咨询等跨界话题
3. **生活品质**: 高品质健康产品、智能医疗设备、精致生活方式

**性格特质**(MBTI 参考):
- **可能类型**: INFJ(提倡者)或 INTJ(建筑师)
- **主要特征**:
- 内向但乐于助人(长篇专业回复但不追求社交)
- 理性分析与人文关怀并重
- 系统性思维(数据/架构背景)
- 成长型思维(成功转型+持续学习)
- 责任感强(照顾父亲+帮助他人)

---

## 🎯 分析师总结

**Maxwe11 是 V2EX 社区中少见的"技术+人文"双料专家**。他的价值在于:

1. **真实可信**: 10/10 的真实度评分,内容经得起推敲
2. **专业权威**: 在数据、医疗、心理领域都有实战经验
3. **利他精神**: 创作健康指南无偿分享,体现强烈社会责任感
4. **成长典范**: 从焦虑症患者到帮助他人,职业转型成功案例

**特别之处**:
- 他是技术人员中少见的具有深度医疗和心理学知识的专家
- 将技术思维应用于健康管理(量化、系统化)
- 作为创业者,兼具理想主义(帮助他人)和现实主义(商业运作)

**值得关注**: 这类用户是社区的优质内容贡献者和意见领袖,其分享的健康指南对技术人群尤其有价值。

---

*分析完成时间: 2025/11/19*
*分析师: AI User Profiler v2.0*
*数据可信度: ⭐⭐⭐⭐⭐ (5/5)*

==================================================

这夸的我都有点儿不好意思了
8 天前
回复了 Chatterleys 创建的主题 健康 周六体检 9 项异常
这个确实已经很健康了,现在机器精度高,各项研究更深入,基本遇不到什么完全符合健康指标的人。

当然我们之前决定转型干健康,也是认为,未来谁还不需要个医疗健康服务,现在人比以往对自身的健康在意太多太多了。
8 天前
回复了 Chatterleys 创建的主题 健康 周六体检 9 项异常
@goodhellonice 早搏没啥,如果提示有房颤,建议还是去医院做一下常规检查判断,99%都没事儿,只是如果确实可能存在器质性病变问题,及早处理会更安全。
8 天前
回复了 saleacy 创建的主题 跑步 大家的光感运动手表心率显示准吗?
都会有误差,只是误差多少、大小和稳定性的差异。

之前因为研发需要,就翻过市场相关所有主流类设备,我用 Polar H10 做基准,如果不考虑个体设备的故障,目前市面上绝大部分的主流设备基本都是可用的,只是在不同状态下一些误差大小而已,基本上日常普通的这类快走跑步,哪怕只是几十块钱的主流品牌手环,平均误差基本都能控制在±3 以内,甚至 95%以上数据都没什么差别。

单独提一嘴华为,华为的方案应该还是受到管控影响,都是国内供应商的模组,但算法优化还是有点儿东西的,以 polar H10 为基准,基本控制在±2 ,其他一些使用国内相同模组的,误差范围和异常情况就会明显更多一些。
有一个项目叫 Gensyn ,还在测试阶段,设计思路是集合分散的算力给一些项目提供支持,是以积分形式返回收益,也可以简单看作是一个以算力为支撑的币,没其他好项目或可以直接快速返回现金流的也可以看看,或者是少跑几台试试。
@Nic3toDG

1 、这个就不好说了,你前面检查完了,现在拿着检查结果去跟医生复诊沟通,一般达到手术指征,门诊的时候基本就会跟你说入院办手续了,当然不是说现场必须就确认,想去其他医院或因为经济原因等再研究研究的也大有人在,现场可以说再看看,但是你在同院乃止同科室挂的号的话,他们 his 本身就能看到,这基本就是我前面说的,不太受欢迎的方式,如果遇到有医生回你:“要不你再去别的 xx 看一下”之类的话,就是从主观情绪上不太想理你了,尤其今年医生收入锐减,甚至脚脖子斩,从患者角度多比较比较无可厚非,但是换到他们的视角,这个就是不太好处理,没有对错,只是视角不同。

2 、这个我就不太好说了,来到这个科室的看病的都是着急的,所有人都着急,人都是要紧的,无论怎么操作什么渠道,这个成本都是跑不了的,就是大家常说的不可能三角:便宜、速度快、效果好。
我们的资源主要都是在北京地区,广州那边实在需要的话也只能在行业里找人问一下。

1 、一般你去医院挂号检查完判断的时候,门诊挂谁的号就谁给你收住院了,但是住院做手术也不一定就是门诊这位,至于排队什么的,这个问题确实是找到合适的渠道就能商量。

2 、我以前写过一个科普文,首次严重疾病的问诊指南,如果自己不太熟悉的情况下,但又具备一定的搜索信息与汇总信息能力,有 2 个简单的方法可以参考,虽然也不一定就是最好的,但至少踩坑的概率会更低:
( 1 )去看一下中华医学会等专业医生或疾病类的学会(默认看中华医学会各专业分会就好,如果对医疗熟悉一些的,比如心内心外的长城心脏病学大会等),然后找到你关注的那个领域,查一下学会里是否有你关注的那个医生,或者该领域里,哪个医生是在你所在地的区域,这个相对简单。
( 2 )去翻一下 pubmed (当然也可以再结合知网),如果你有心理预期的一个或几个医生,可以查一下他们的文章,看看发过几篇,内容是什么,通讯是谁等等,结合一起分析下。

3 、这里面其实有好几个角色,所以主治的概念可能还得再细化一下,是门诊的那个,还是住院医负责自家患者的那个,还是做手术的那个,还是哪个。

但是我得说一句,虽然医生这个职业很高尚,但是我发现啊,这个职业的人吧,多少都有点儿不太好的习惯,就是不太喜欢肯定其他同行,你要是特定的去找一个医院、一个科室、一个医生看,那你最好坚持,如果你换了一个,到另外那个医生嘴里,多少会贬低下前面你找的那个,就他们这个习惯特别不好,互相看不上。

对于普通患者,尤其是对医疗没有什么了解的患者,又是在重大疾病的压力下,有的多找两个医生看,医生间的互相几句,患者就晕了,因为不知道到底谁说的才是对的,而且发现你在找不同的人看,他们会觉得有那种不被信任的感觉,所以情绪上大多会有些不太高兴,当然也不用担心说因为这个就不给你好好看了,绝大部分人底线还是有的,只是接触医疗的人不多,不太清楚这些,所以很多越是担心越是想看看不同人的方案的,最后基本上都被搞的更晕、更不知所措最后还没治自己就崩溃了,这我们接触的太多了,所以不管你说的那个主治具体概念是什么,建议只要选定了, 就别再乱换了(也不是说就没有要换的,只是在这种疾病问题上,需要换的概率真的不高)。
14 天前
回复了 fingers 创建的主题 问与答 这是幽闭恐惧症吗?怎么缓解
又到了我的领域。

目前提供的信息有限,但从描述上看不像是幽闭恐惧症,因为如果是的话,那么相应的电梯等其他相关场景也会有触发作用,现在只提供了 2 个案例,但是从描述上看似乎在其他相类似的场景下并没有复现,所以幽闭恐惧症的可能概率不高。

其次,惊恐障碍发作,也是有着比较明确的指征,单纯从偶发性、呼吸困难这类特征来看确实符合一定条件,除此之外通常我们说还有 2 个特征基本上是同时存在的,首先是强烈的濒死感,就是大脑中有意识表达“自己即将去世”,另外一个躯体表达是心率,在这种场景下,一般来说心率会在短时间里(比如 1 分钟内)快速飙升到 120 次~ 130 次左右(不是绝对范围,会有更高的情况,但通常发作范围在这个数值范围里),而后逐步自行恢复正常,如果去医院做检查的话通常血氧正常,心电图窦性心动过速,仅此而已。

目前 op 描述的部分还缺少这部分的信息,所以不太能进一步确定,这种表现的原因很多,除去前面所说的心理健康问题,还有诸如颈椎病、甲状腺问题等等,如果不放心的话,可以先去医院做进一步排查,先排除生理性疾病的可能,然后再进一步分析躯体障碍的可能。
我一直想把国外的自费医疗引进国内来看,mark 一下,组圈了吼我一下,谢谢 op
18 天前
回复了 happydebug 创建的主题 生活 到底什么空气净化器好啊?
如果是想吸附甲醛,那最好的方案是开窗,其次是新风,普通的所谓空气净化器滤芯容量太小,所谓吸附甲醛的主要是活性炭,那么一个小片可容纳的总量有限,要是劣质装修,那还不如释放的多,没有用处。

我在北京,那些年雾霾严重,最好用的性价比最高的就是 FFU ,工业级净化装置,没什么智能,但就是体积大、风扇大,滤芯尺寸 1 米多,在其他家用净化器主流还要 1 、2k 的时候,没人知道这个东西的阶段,甚至 3 、4 百就能拿下,无他,纯力大砖飞,用 PM2.5 监测就是猛,普通家用净化器 3 个小时干不下来的数值,它半个小时就能清到个位数,毕竟工厂无尘车间、手术室用的工业用产品和家用不是一个级别,但主要功能也解决不了甲醛的清除。

结论:多开窗,开不了窗,如果窗户是那种推拉窗,可以去搜一下改造的窗式新风,就是自己卡一下窗户多个进风口,或者去淘个二手的小米一代,百八十块钱,然后再去买个小米新风套件,跟前面那种结构设计是一样的,就是窗户开个口,然后通过指定进风通道连到净化滤芯,经过净化后再吹出来,缺点就是不太美观,如果是在北方冬天会有进冷风的问题。单纯净化器就别考虑了,没用。
@zDUAtV5aY9ZNz 没啥感觉,就是单纯做的文稿自动备份,在 dropbox 上自动备了一份儿,直接分享省的我倒腾了,我也不是重度用户,就是各个云服务都用一些,免得都在一个里面,万一都爆了就完蛋了。
@SmithJohn 因为我说了,我又不靠这个赚钱,只是提供个信息给很多不知道的人,不赚钱要是还得这么伺候你这样的,那我跟傻子有什么区别,你的言论跟你的行为一样傻。
@Thinklong 说到心脏病,我前面分享的经验文档里,漏了个居家监测的突发情况判断的流程方法,我刚又重发了个帖子,可以收藏参考,这个是我在我父亲严重心力衰竭后这些年陪他看病、康复过程中的实战经验总结,供参考。
问题太多,统一回复一下:

1 、现在每个城市都有自己的 XX 保,不在本城市、没有缴纳本城市医保(包含农村的新农合)的,没有办法购买。
2 、这类保险都是一年一续,不在该城市了,就可以不用续了,在自己所属城市去买对应的就行了。
3 、只是提醒,我本身也不从这上面赚钱拿提成,所以不相信的不买就可以了。
4 、同条 2 ,因为是一年一续,所以每年是依据当前情况调整,目标是把当年收上来的钱再返回去,像北京地区的惠民保是能支持 CAR-T 的,前面很多人听说过 120W 的标准,但是为什么纳入,是因为测算过了,单一治疗虽然贵,但是发病率并没那么高,也就是并不会真的有那么多人得需要这个治疗的病,就算纳入了,也不会真的全赔进去。
5 、从完全利己的角度,自己年轻,概率更低,不希望付出,也没什么问题,但还是那个问题,人类社会本身就是相互扶持的系统,只占便宜的时候占,需要自己付出的时候就跑,那也没人能说什么,尊重选择。
6 、我在前面的介绍里就提到过了,这是个兜底设计的产品,主要是要尽最大可能避免“因病返贫”,不是说买了这个保险就不需要再花什么钱了,换句话说,大概设计原则和标准,是以当地区域的平均收入和资产水准为基准,以及常见健康医疗需求的花费水平,取个平衡,基本上就是可能得的重大疾病,会花费普通家庭的大部分收入,但又不至于得这一次病,一个家就彻底完蛋了(比如借债、卖房或干脆就不治了),给普通人普通家庭一个还能喘息和翻身的机会。
7 、商业保险和这个保险本身也不冲突,一般的报销顺序,是先商业保险,再医保,还剩下的再用这个惠民保,当然如果家庭实在困难的,最后再去民政部门找其他的兜底项。
8 、开始的时候因为是政策推广,所以确实很多城市都在跑,随着慢慢成熟,各大区域都在合并,现在都在慢慢合并到某个运营更好的项目里,具体还是要跟着自己城市的产品来看。
9 、因为区域不一样,价格也不同,像北京地区的价格 195 元人民币/年,不愿意掏现金的用医保账户余额支付也行,这个价格如果也觉得贵,那我也爱莫能助,还是标题上说的,只是友情提示,觉得贵、不值,不买就是了。
21 天前
回复了 yw121141111 创建的主题 健康 鼻炎患者求助治疗方式
这个我确实还研究过一些,之前是要和一个医疗器械厂商合作研发的。

首先不建议再做那种生理盐水冲洗,因为风险更大,前面一线临床研究发现的就是鼻黏膜损伤导致的炎症,细菌繁殖,冲洗短期舒服,但对鼻黏膜的损伤更大,有些操作不慎会导致损伤加大以及细菌感染进入更深的鼻窦以上乃至近大脑。

我们一起合作最初想做的,还是因为一个妇科的研究,因为发现特定波长蓝光对黏膜修复有效,结合特定的药物对黏膜损伤修复作用相当明显,最初是在女性比如宫颈炎上验证的,后来就觉得都是黏膜修复,在鼻炎领域也是同理。

开始本来是一起合作准备研发这个的,后来是因为他们在特定用药那边是处方药,不能在市场应用,审批拿不下来,再加上疫情影响,后来就没能推下去。

但原理和临床验证是成功的,不知道 op 那边医院有没有相应的方案,可以找一下问问看。
1  2  3  4  5  6  7  8  9  10 ... 16  
关于   ·   帮助文档   ·   自助推广系统   ·   博客   ·   API   ·   FAQ   ·   Solana   ·   5739 人在线   最高记录 6679   ·     Select Language
创意工作者们的社区
World is powered by solitude
VERSION: 3.9.8.5 · 33ms · UTC 02:34 · PVG 10:34 · LAX 18:34 · JFK 21:34
♥ Do have faith in what you're doing.